第三章 詞律-1

三章 詞律

一節 詞的種類

詞最初稱為“曲詞”或“曲子詞”,是配音樂的。從配音樂這一點說,它樂府詩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,同樣是來民間文學。後來詞跟樂府一樣,逐漸跟音樂分離了,為詩的別體,所有人詞稱為“詩餘”。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,所詞中的律句特別。

詞是長短句,但是全篇的字數是有一定的。每句的平仄是有一定的。

詞致分三類:(1)令;(2)中調;(3)長調。有人認為:五十八字內為令,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,九十一字外為長調[1]。這種分法雖未免太絕對化了,但是,概的情況還是這樣的。

敦煌曲子詞中,已經有了一些中調長調。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。蘇軾、秦觀、黃庭堅等人繼,長調就盛行來了。長調的特點,除了字數較外,就是一般韻較疏。

(一)詞牌

詞牌,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。詞的格式律詩的格式不同:律詩衹有四種格式,詞則總共有一千個格式[2](這些格式稱為詞譜,詳見節)。人們不它們稱為一式、二式等等,所給它們了一些名字。這些名字就是詞牌。有時候,幾個格式合一個詞牌,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;有時候,同一個格式有幾種名稱,那衹因為各叫名不同罷了。

關於詞牌的來源,約有面的三種情況:

(1)本來是樂曲的名稱。例《菩薩蠻》,據說是由於唐代中初年[3],女蠻國進貢,們梳著高髻,戴著金冠,滿身瓔珞(瓔珞是身佩掛的珠寶),像菩薩。當時教坊因此譜《菩薩蠻曲》。據說唐宣宗愛唱《菩薩蠻》詞,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。《西江月》、《風入松》、《蝶戀花》等,是屬於這一類的。這些是來民間的曲調。

(2)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詞牌。例《憶秦娥》,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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“簫聲咽,秦娥夢斷秦樓月”,所詞牌就叫《憶秦娥》[4]。又叫《秦樓月》。《憶江南》本名《望江南》,又名《謝秋娘》,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“江南”的詞,最後一句是“不憶江南”,所詞牌又叫《憶江南》。《夢令》原名《憶仙姿》,改名《夢令》,這是因為後唐莊宗所寫的《憶仙姿》中有“夢,夢,殘月落花煙重”等句。《念奴嬌》又叫《江東》,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《念奴嬌》,一句是“江東”。又叫《酹江月》,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“酹江月”。

(3)本來就是詞是題目。《踏歌詞》詠的是舞蹈,《舞馬詞》詠的是舞馬,《欸乃曲》詠的是泛舟,《漁歌子》詠的是打魚,《浪淘沙》詠的是浪淘沙,《拋毬樂》詠的是拋繡毬,《更漏子》詠的是夜。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。凡是詞牌面注明“本意”的,就是說,詞牌同時是詞題,不另有題目了。

但是,絕數的詞不是“本意”的。因此,詞牌外還詞題。一般是在詞牌面較的字注詞題。在這種情況,詞題詞牌不發生任何關係。一首《浪淘沙》完全不講浪,不講沙;一首《憶江南》完全不講江南。這樣,詞牌衹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。

(二)單調、雙調、三疊、四疊

詞有單調、雙調、三疊、四疊的分別。

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令。它很像一首詩,衹不過的長短句罷了。例:

漁歌子[5]

[唐]張志

西塞山前白鷺飛,

桃花流水鱖魚肥。

青箬笠,綠蓑衣,

斜風細雨不須歸。

夢令

[宋]李清照

昨夜雨疏風驟,

濃睡不消殘酒。

試問捲簾人,

卻海棠依舊。

知否?知否?

應是綠肥紅瘦!

雙調的詞有的是令,有的是中調或長調。雙調就是一首詞分為前後兩闋[6]。兩闋的字數相等或基本相等,平仄同。這樣,字數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譜配著兩首歌詞。不相等的,一般是開頭的兩三句字數不同或平仄不同,叫做“換頭”[7]。雙調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。例[8]:

踏莎行(彬州旅舍)

[宋]秦觀

霧失樓臺,

月迷津渡,

桃源望斷無尋處。

堪孤館閉春寒;

杜鵑聲裏斜陽暮。

驛寄梅花,

魚傳尺素,

砌此恨無重數!

郴江幸繞郴山,

為誰流瀟湘?

鷓鴣

[宋]辛棄疾

壯歲旌旗擁萬夫,

錦襜突騎渡江初。

燕兵夜娖銀胡碌{左為革},

漢箭朝飛金僕姑。

追往,

歎今吾。

春風不染白髭鬚。

卻將萬字平戎策,

換東種樹書。

賀新郎(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)

[宋]張元幹

夢繞神州路。

悵秋風連營畫角,

故宮離黍。

底崑崙傾砥柱,

九黃流亂注?

聚萬落千村狐兎。

意從來高難問,

況人情易老悲難訴。

更南浦,

送君。

涼生岸柳催殘暑。

耿斜河疏星淡月,

斷雲微度。

萬江山知何處?

迴首對牀夜語。

雁不,

書誰與?

目盡青懷今古,

肯兒曹恩怨相爾汝。

舉白,

聽金縷。

(“雁不書誰與?”依詞律應一句讀。)

像《踏莎行》、《漁傲》,前後兩闋字數完全相等。其他各詞,前後闋字數基本相同。

三疊就是三闋,四疊就是四闋。三疊、四疊的詞很少見,這裏就不舉例了。

二節 詞譜

每一詞牌的格式,叫做詞譜。依照詞譜所規定的字數、平仄及其他格式來寫詞,叫做“填詞”。“填”,就是依譜填寫的意思。

古人所謂詞譜,乃是擺一件樣品,讓照樣填。面是萬樹《詞律》所列《菩薩蠻》的詞譜原來的樣子[9]:

菩薩蠻(四十四字。又名子夜歌、巫山一片雲、重疊金)

李白

平 仄林漠 平漠煙織韻寒 仄山一 平帶傷碧叶瞑 平色入高樓 換平有 平人樓 仄愁 叶平 玉 平階空竚立 三換仄宿 平鳥歸飛急 三叶仄何 仄處是歸程 四換平長 仄亭連 仄短亭 四叶平

《詞律》在詞牌面注明規定的字數,詞牌的別名;在詞中注明平仄叶韻。凡平仄均的方,注明“平”、“仄”(於平聲字面注明“仄”,於仄聲字面注明“平”);凡平仄不通融的方就不加注,例林字面沒有注,這就表明必須依照林字的平仄,林字平聲,就應照填一個平聲字。“織”字面注個韻字,表示這裏該韻;“碧”字面注個叶字,表示這裏該叶韻(即與“織”字押韻)。當並不規定押哪一韻,但是求一個仄聲韻。“樓”字面注“換平”,是說換平聲韻。“愁”字面注“叶平”,是說叶平聲韻。“立”字面注“三換仄”,是說在三個韻又換了仄聲韻;“急”字面注“三叶仄”,是說叶仄聲韻;“程”字面注“四換平”,是說在四個韻又換了平聲韻;“亭”字面注“四叶平”,是說叶平聲韻。萬樹是清初時代的人;在萬樹前,詞人們早已填詞,那又依照誰人所定的詞譜呢?古人並不需詞譜,衹有了樣品,就照填。試辛棄疾所填的一首《菩薩蠻》:

菩薩蠻(書江西造口壁)

辛棄疾

鬱孤臺清江水,

中間少行人淚。

西北望長安,

憐無數山。

青山遮不住,

畢竟東流。

江晚正愁餘,

山深聞鷓鴣。

辛詞共四十四個字,共四個韻,其中兩個仄聲韻,兩個平聲韻,並且平仄韻替,完全李白原詞相同。平仄完全模仿李白原詞,甚至原詞前闋末句“仄平平仄平”,後闋“平平平仄平”,完全模仿了。

這裏有一個問題:拿誰的詞來做樣品呢?果說寫《菩薩蠻》拿李白原詞做樣品,李白又拿誰的詞做樣品呢?其實《菩薩蠻》的最早的者(李白?)並不需任何樣品,因為《菩薩

(本章未完)

第二章詩律 第四、五、六节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