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造纸技术

东汉王朝,接着是魏、蜀、吴的三国鼎立局面。魏灭蜀,司马氏又夺取魏政权建立晋朝,史称西晋(公元265—316年),公元280年晋灭吴统一全国。不久,北方鲜卑等族进入中原,晋朝南迁,史称东晋(公元317—420年),形南北朝峙。南朝(公元420—589年)继东晋现宋、齐、梁、陈四朝。北朝(公元386—581年)北魏,又分东魏、西魏。继东魏的是北齐,继西魏的是北周。南北朝峙直公元581年隋王朝建立才又归统一。段历史共368年,合称魏晋南北朝。从汉代展的造纸术在一期进入展阶段,同汉代相比在产量、质量或加工等方面有提高,原料不断扩,造纸设备更新,现新的工艺技术,产纸区域纸的传播越越广,造纸名工辈。一期的纸流传现在的较,土物相丰富,文献记载不少,研究提供了方便条件,从实物,魏晋南北朝的纸比汉代纸有明显的进步,首先表现在白度提高、表面更平滑、结构较紧密,纸质细薄且有明显的帘纹。纸纤维束较少,有的晋纸纤维打浆度达70%,接近机制纸。

魏晋南北朝造纸术的进步及纸的质量的提高,从文人咏纸的诗赋中。例晋人傅咸《纸赋》写:“夫其物,厥珍。廉方有则,体洁真。含章蕴藻,实斯文。取彼弊,己新。揽则舒,舍则卷。屈伸,幽显。”是说,麻纸由破布做,但洁白受墨,物价廉,写书舒卷。南朝梁人萧绎《咏纸》诗云:“皎白犹霜雪,方正若布棋。宣情且记,宁同鱼网。”果说书写材料在汉代是帛简并,纸新型材料尚不足完全取代帛简,则情况在晋代已生根本变化。由造量洁白平滑方正的纸,人就无需再昂贵的缣帛笨重的简牍,逐步习惯纸书写,最彻底淘汰了简牍。东晋末年有的统治者已明令纸正式书写材料,凡朝廷奏议不简牍,一律纸。例桓玄(公元369—404年)废晋安帝称帝,改国号楚,随即令曰:“古无纸,故简,非主敬。今诸简者,皆黄纸代。”考古掘表明,西晋墓葬或遗址中所文书虽纸,仍有简土,但东晋降,便不再现简牍文书,全是纸了。简牍书写是将一片片简皮条或绳扎,连一长串(册),再卷一捆。纸书写则将一张张纸浆糊粘接,木轴卷书卷,一卷纸本书就容几捆简册所容字,轻便实,从引书籍形式的演变。简册写的一本书需两人抬,现在轻松放在衣袋中随手展卷。

纸在中国社的普遍使,有力促进了书籍文献资料的猛增科文化的传播。反,科文化图书业的展又求造更更的纸。在雕版印刷术未明前,古代书籍是写本卷子形式。晋初官府藏书即万卷计,据魏秘书监荀勗(?—公元289年)所编内府藏书目录,所收四部图书近三万卷。至宋元嘉八年(公元431年)秘书监谢灵运造四部目录已载6.4万卷。人藏书逐渐,晋人张华迁居载书30车,同代的郭泰有书5000卷。因此梁武帝(公元502—549年)“四海内,有文史”,些书是纸写的。著述引抄书风盛行,又促进书法艺术的展及汉字字体的变迁。在一片窄坚硬的简牍写字,笔锋受书写材料空间及质所限不充分施展。但改洁白平滑又柔韧受墨的张纸挥毫,情况就根本改观。晋代现像王羲(公元321—379年)、王献(公元344—388年)那杰的书法,在很程度归因纸的普遍使。晋由汉隶渡楷隶,最形现在通行的楷书,草书因展,汉字字体的变迁因纸引,因在纸随所挥毫,有任何限制。同,在纸画收良的艺术效果。1964年新疆吐鲁番土东晋的纸本人物画(106.5厘米×47厘米),由六张纸联,是现存最早的纸本绘画。纸绘制图早在西汉初已始,在晋代又获展,制图的进步导致晋人裴秀(公元223—271年)“制图六体”理论的提。,在官藏品中除量书籍外,包括舆图及书法、绘画品,因古代将“图籍”或“图书”并称。

魏晋南北朝期除纸抄写经史子集书及公文件外,佛教、教的兴耗量纸。敦煌石室所期经卷佛经。其所耗纸量比抄写非宗教著。南北各(包括少数民族区)建立官纸坊,就取材造纸。北方长安(今西安)、洛阳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北等中,生产麻纸、楮皮纸、桑皮纸。东晋南渡,江南展了造纸生产,今浙江绍兴、安徽南部、建业(今南京)、扬州、广州等了南方造纸中,纸与北方同。但浙江嵊县剡〔shan善〕溪沿岸又藤纸中。由纸工在生产中积累了先进经验,结果名纸屡现。除左伯纸外,张永纸名重一。张永南朝刘宋(公元420—479年)人,他造的纸宫廷御纸所不及。除本色纸外,生产各色纸,除使单一原料外,有将树皮纤维与麻纤维原料混合制浆造纸。北魏农贾思勰在《齐民术》中有一篇介绍楮,书中写:“煮剥卖(树)皮者,虽劳利。(若)造纸,其利又。”反映北方黄河中游区楮造纸的情况。1972年新疆阿斯塔那土高昌建昌四年(公元558年)墓葬中的《孝经》一卷,其背面补缝纸即皮纸。1973年敦煌千佛洞土庙土北魏兴安三年(公元454年)写《悲告疏》纸亦楮纸。但现存魏晋南北朝纸本文物中,据我检验绝数仍是麻纸。

古书提晋代有一侧理纸或苔纸。据秦人王嘉《拾遗记》称,西晋者张华《博物志》书,武帝赐侧理纸万张。据说此纸乃南方人水苔造,呈青绿色,又名苔纸。又因此纸有纵侧纹理,水苔又名陟厘,再讹侧理,更名侧理纸。我的模拟实验证明,水苔不造纸,有一莎草科的苔虽造纸,但不是水苔。因纸仍麻纤维原料,在纸浆中掺入少量鲜水苔,抄纸表面呈纵横斜侧的青绿色纹理。菜代替水苔,则纹理呈黑色,即所谓笺。因此所谓侧理纸或苔纸实际是一艺术加工纸,其由久远。朝鲜李朝(公元1392—1910年)造高丽苔纸或笺,即根据中国晋代展的技术制。技术启了欧洲及日本国造一系列具有不同彩色添加剂的艺术加工纸。了改善纸的,晋代已有施胶技术,早期施胶剂是植物淀粉剂,或刷在纸面,或掺入纸浆中。处理使纸增加水透的阻挠力,将纤维间毛细孔阻死,或改善纸浆悬浮。先前西方人认施胶技术是唐代历三年(公元768年)始的,日本者认始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(公元450年)。但我在1964年的实物化验证明,西凉建初十二年(公元416年)写本《律藏初分》纸即纸内施胶术处理,相东晋,施胶技术溯至魏晋。因秦白雀元年(公元384年)墓葬物清单纸表面施淀粉剂,再经磨光,是迄今年代最早的施胶纸。

汉代纸一般较厚重,魏晋南北朝纸比汉纸稍薄,且有明显的帘纹。从技术,晋南北朝是类似现今传统方式抄纸的活动帘床纸模抄造的。类模具由竹帘及木床架两部分构,再两根边柱使二者紧贴在一,合拆。将二者合放纸浆中捞纸,滤水将竹帘取并将其的湿纸置木板;再将二者合重行捞纸,取竹帘并将湿纸置次抄的湿纸;此重复,最将叠在一的湿纸压榨水,再行干燥。拆卸的抄纸器的优越在同一模具连续抄造千万张纸,提高劳动生产率设备利率,捞的纸紧薄匀细。活动帘床抄纸器何,从土实物中判断,至迟在魏晋已普遍使,是在汉代抄纸技术的基础展的。抄纸器在此1000年间通行全世界。魏晋南北朝的纸帘较粗(每根粗2毫米)竹条编,北方有芨芨草杆代替竹条。抄纸器形状及与所抄造的纸一。北宋人苏易简(公元958—996年)《文房四谱·纸谱》云:“晋令诸纸,纸〔广〕一尺三分,长一尺八分。纸广九寸五分,长一尺四寸。”换算,晋代纸31.3厘米×43.4厘米,纸22.9厘米×33.7厘米。但我土实物测量所尺寸比苏易简所述略有差异。1977年新疆土公元384年的一张完整纸,幅面23.4厘米×35.6厘米。是晋代的纸,但仍比汉纸。我几十纸实测,的结果表所示:从述数据知魏晋南北朝纸及抄纸器

(本章未完)

第一章 造纸术的起源及汉代的造纸技术目录+书签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