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造纸技术

赵匡胤960年建立宋王朝,定汴京(今河南封),史称北宋(公元960—1127年)。但此北方又先现少数民族贵族与汉族主阶级建立的政权辽、金及西夏。北宋迫金朝的进攻,又迁临安(今浙江杭州)建立偏安朝廷,史称南宋(公元1127—1279年)。北方的金朝衰落,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(公元1271—1368年)灭南宋,统治全国百余年。宋辽金元期共持续409年,是中国造纸术的熟阶段。历史期虽社屡经战乱,但火药、造纸、指南针及印刷术四明带动的中国科技术在宋代则获高度展,在一系列技术领域内完了革新,在科方面就卓著。此造纸原料较隋唐五代又有新的拓,竹纸稻麦杆纸的展标志着造纸史中的新纪元。造纸区域、纸的品及加工技术越越向广的方向展。纸的途在社再一度普及各方面。宗纸的行业言,果说唐代纸部分抄写,则宋元纸部分印刷,且耗量巨非唐代比。与竹纸崛的同,幅优质皮纸的涌现是此期不同前代的特点。中国造纸术获全方位的展,新技术不断现,纸的加工花翻新,世所称。由造纸术的达,现了有关纸的专门著,是前代所无。我研究宋元造纸技术由掌握传世及土量纸本文物及丰富的文献记录,条件更便。

从造纸原理,由麻纸展皮纸是技术进步,由木本植物韧皮纤维造纸展整植物杆造纸又是技术进步。竹纸就是竹的整干经一系列复杂工序造的纸。竹纸在唐末花,在宋代结硕果,它的制造18—19世纪在欧洲兴的木浆造纸先河,因木浆造纸所原料是杆纤维。由竹纸展木浆造纸则是产业革命的又一技术进步,不一进步次轮在西方国首其端了。竹纸的真正展是北宋的,迄今我所见最早的竹纸标本是北宋制的。在欧洲最早竹造纸则始1875年,据西方文献记载,英国人劳特利奇(Thomas Routledge)写了一本论造竹纸的册子,共40页,均竹纸印。与中国相比,又晚了近千年。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各省,甚至黄河流域的南部,盛产各竹材。据不完全统计,适造纸的竹类达50,产量、分布广,竹料造纸确是造纸史中一明。整竹材纤维细胞含量占细胞总面积比的60%—70%,就造纸提供了丰富的纤维源。竹又野生各,廉价易,在与其余原料竞争中基本处一路领先的位。必须指,每年在造量竹纸的同,意味着界竹林的锐减,竹则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植物,在装点祖国江山方面有颇,北宋文豪苏轼就说:“宁食无,不居无竹。”造纸业一方面文明展提供了良的书写、印刷材料,另一方面又毁坏了资源,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,最文明本身构威胁。最的办法是边砍伐、边植树造林,接受唐代毁灭剡溪一带片藤林的历史教训。

苏轼在《东坡志林》卷九云:“今人竹纸,亦古所无有。”见,竹纸在北宋人目中是新鲜物。南宋人周密《癸辛杂识·前集》称:“淳熙(公元1174—1189年)末,始竹纸,高数寸,阔尺余者。”是幅纸,但无论何,两宋南方造的竹纸已引一些文人的注意喜爱。北宋者苏易简《文房四谱·纸谱》说:“今江浙间有嫩竹纸,密书,无人敢拆,盖随手便裂,不复粘。”此处所谓“江浙”不像今理解江苏、浙江,实指浙江一带。是说北宋初造的竹纸拉力不,人一拆容易折裂,故写密信。米芾曾说他年50岁始浙江竹纸写字。浙江竹纸逐步名冠。南宋人陈槱〔you有〕《负暄野录》卷云:“今越竹纸甲他处”,又说“今吴人取越竹〔纸〕梅水淋,晾令干,反复捶使浮茸尽,筋骨莹澈,是谓舂膏,其色蜡。若佳墨字,其光鉴(照人),故吴笺近,遂与蜀产抗衡。”竹纸至南宋质量提高。南宋人施宿在嘉泰《稽志》卷一认竹纸有五优点:表面平滑,受墨,容易运笔,墨色不变,抗蛀。最一优点略有夸张,实际竹纸抗蛀最差,但有提其主优点是廉价易。

嘉泰《稽志》又写:“今独竹纸名,他方效,莫仿佛,遂淹藤纸矣。”又介绍竹纸中有姚黄笺、士笺及邵公笺等名目,指宋人写诗文的幅竹纸,苏轼、王安石等所者。米芾《越州竹纸诗》称:“越筠(竹)万杵金版,安杭油与池茧。”前句讲浙江竹纸呈黄色,句说与有名的杭州由拳纸及池州楮皮纸相抗。米芾每日数十张竹纸书诗。根据浙江方志记载,稽(今绍兴)竹纸所原料有茅竹、苦竹、淡竹等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米芾的《珊瑚帖》(26.5厘米×47厘米)及王羲《雨帖》、王献《中秋帖》的宋代摹本是竹纸,米芾所纸很就是宋代的稽竹纸。《珊瑚帖》呈浅黄色,表面平滑,经砑光,像他所形容的那金版,他在纸画了珊瑚。但类纸纤维束往往比皮纸。宋元不竹纸写字,量印书。宋元刻本浙江杭州、福建建阳、四川、江西吉州等中,分官刻、刻及坊刻,国子监本最精良。福建本流传甚广,几乎印竹纸。我曾检验北京图书馆藏南宋乾七年(公元1171年)《史记集解索隐》、绍兴十八年(公元1148年)《毗〔pi皮〕庐藏》;至元六年(公元1269年)建阳刻本《林广记》、历三年(公元1330年)《王氏脉经》、至顺三年(公元1332年)《唐律疏议》等书,是竹纸本。北宋明二年(公元1033年)兵部尚书胡则资印施的《悲陀罗尼经》则是传世较早的精良竹纸印本,咸淳二年(公元1266年)碛砂藏本《波罗蜜经》印较竹纸。

苏易简《文房四谱·纸谱》提“浙人麦、稻杆者脆薄焉。麦藁、油藤者尤佳”。见10世纪北宋已麦、稻杆造纸。先前有人认1521年最早记录了中国造纸稻草,其实在500年前稻草纸已见记载。世界草本植物纤维造纸仍源中国,欧洲是1857—1860年才一次西班牙茅草造纸。此草野生西班牙及北非,有推广。中国从10世纪一直今仍草本纤维造纸。但早期的草纸较脆薄,因属短纤维原料,迷信的“火纸”及卫生纸、包装纸类纸。由原料供应不足,晋唐一度盛行的藤纸,至宋元逐渐退历史舞台,麻纸在有限区内生产,产量不再占统治位,让位给竹纸及皮纸。是宋元造纸原料的一演变。竹纸及皮纸占统治位的纸,趋势一直持续19世纪末的清代晚期。宋元书画、刻本及公文书中皮纸,其产量、质量高均远在隋唐五代。尽管画创写意或工笔设色画面材料求很高,但宋元皮纸完全满足了一切求。因在术史中现的新趋势,是画更喜欢并习惯皮纸画,正书法皮纸挥毫那。皮纸画有产生与绢画不同的艺术效果,尤其泼墨山水及水墨写生皮纸最适挥画的表现手法。书画史中著名的米芾《苕溪诗》、《淡墨秋山诗》及苏轼的《人书帖》砑光的楮皮纸,《苕溪诗》纸涂布有白色矿物粉。苏轼的《三马图赞》、黄公望(公元1269—1354年)的《溪山雨意图》(29.5厘米×105.5厘米)的是桑皮纸。此外李建中(公元945—1018年)《贵宅帖》、苏轼《新岁未获帖》、宋徽宗赵佶的《夏日诗》、法常(公元1176—1239年)的《水墨写生图》、宋人《百花图》、郭诩《雪渔图》及元人李衎〔wu污〕《墨竹图》、赵孟頫《从骑图》、朱德润《秀野轩图》、张逊《双钩竹》等,皮纸,表面平滑、洁白,纤维织匀细,是等纸。

宋元刻本书皮纸。北京图书馆藏北宋宝藏经《佛说阿维越致遮经》(公元973年刻,公元1108年刊)的就是高级桑皮纸,双面涂蜡、染黄,即黄蜡笺。南宋中期世采堂刻《昌黎先生集》细薄白色桑皮纸。南宋景定元年(公元1260年)江西吉州刻《文苑英华》,咸淳《临安志》(约公元1270年)及元代茶陵刻本《梦溪笔谈》则楮皮纸。此外,杭州刻宋版《文选五臣注》,南宋杭州刻《汉官仪》、四川眉山刻本《国朝二百名贤文粹》,蒙古定宗三年(公元1248年)刻本《证类本草》,是皮纸。有名的北宋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手稿,北宋元丰元年(公元1078年)内府写本《景祐乾象新书》,南宋淳熙十三年(公元1186年)内府写本《洪范政

(本章未完)

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造纸技术目录+书签-->